收入水平與生活水平息息相關。不過,二者并非絕對的水漲船高的關系。這一點在中國城鄉(xiāng)格局下更顯突出。
比如,一個城市家庭人均收入5000元,一個農村家庭人均收入1000元,哪個家庭的生活水平更高呢?有時候還真不好比較。因為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,農村的生活成本相對城市來說要低得多。
農村家庭中,不少是年輕夫妻在外打工,上了歲數的父母在家務農,種點糧食蔬菜,養(yǎng)些家禽家畜,自己吃不了的,還能給在城里打工的孩子提供一些。這種代際分工,被武漢大學社會學院賀雪峰等專家概括為農村家庭的“半工半耕模式”。
賀雪峰調研發(fā)現,中國70%以上的農民家庭都存在著這種模式,它既大大降低了農村家庭的生活成本,又提高了農村居民尤其是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。
半月談記者在基層采訪,對此也深有體會。在農村地區(qū),我們常??梢钥匆娺@樣的家庭:一家五六口人,有固定收入的就一兩個人,加起來全家每月收入三五千元,人均月收入不足千元,但生活過得不錯。
為啥?首先房子不花錢,不還房貸不交房租;住房有困難的,政府還能提供幫助。2019年,全國改造貧困戶危房就超過60萬戶。就醫(yī)方面,雖然大病對農村家庭打擊較大,但近幾年保障力度大大增強,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,即使出現大病也花不了多少錢。
所以說,幸福生活既在收入之中,也在收入之外。有人認為,自己月入1萬元都壓力山大,月入1000元能過活嗎?這是簡單以大城市的經驗,度量全中國復雜的生活形態(tài),顯然是不恰當的。
實際上很多時候,生活質量不僅要看收入,也要看保障。低收入群體更是如此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脫貧攻堅戰(zhàn)全面打響,困難群眾的兜底水平大大提高,這為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數據顯示,我國貧困人口已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,減少到去年底的551萬人。9000多萬人脫貧意味著什么?不僅僅是年人均收入達到4000元左右,而且還要實現“兩不愁三保障”,即不愁吃、不愁穿,義務教育、基本醫(yī)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。
住房、醫(yī)療、教育等是農村家庭的大筆支出,這幾項大支出有底了,大多數農村居民即使收入不算高,生活也不會差。
除了收入和保障,社會大環(huán)境也影響著生活質量的高低。
這些年,各地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大有改觀,不少臭水溝、臭河溝得到了整治,一些荒山荒坡重新披上了綠衣,越來越多的村莊開始集中處理垃圾,不少農村家庭房前屋后美起來、亮起來,農民生活更宜居。
這些年,基礎設施在農村地區(qū)、偏遠地區(qū)加快建設,硬化公路通到了以前閉塞的村子里,自來水、燃氣等逐漸成為農村家庭的標配,光纖寬帶、移動網絡等新基建也在不斷彌補短板,農民生活更便利。
這些年,農村一二三產業(yè)融合發(fā)展方興未艾,體驗農業(yè)、休閑農業(yè)、康養(yǎng)農業(yè)、智慧農業(yè)等新業(yè)態(tài)正在重塑農村面貌;農業(yè)社會化服務、機械化服務逐漸普及,農民可以足不下田種地收糧,告別了“面朝黃土背朝天”的勞苦,農民生活更安逸。
這些改變,都是人們實實在在的幸福感、獲得感的提升,也不能以簡單的收入水平來衡量。
當然,以上所說并沒有否認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性。目前,我國有超過4億的中等收入人群,這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,也是我國民眾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標志。同時,我國低收入群體的數量依然龐大,提高他們收入水平的任務重要而緊迫。
但必須強調,提高收入并不是終極目標,實現幸福生活才是。
對于龐大的、來自農村的低收入群體,強調這一點尤為重要。因為如上所述,他們家庭模式的特殊性,使其能夠在較低收入水平下達到較高的生活水平。應在尊重這一現實的前提下,進一步探尋他們對于幸福生活的追求,還缺什么,該補什么。(半月談評論員 高遠至)
-
大數據"坑熟客",技術之罪需規(guī)則規(guī)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質量發(fā)展,怎么消除“游離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學校只剩一名學生,她卻堅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變動!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?
2018-03-01 09:01:20